第二届“玉兰杯”戏曲大赛校园戏曲比赛展示我市“戏曲进校园”工作丰硕成果
唱念做打,尽展民族风采;手眼身法,彰显传统气质。10月19日、20日,合肥市广电中心1500平方米演播大厅内成了传统艺术的海洋,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共同举办的合肥市第二届“玉兰杯”戏曲大赛校园戏曲比赛正在这里举行。舞台上,各学校精心准备的节目逐一上演;舞台下,专家评委们用挑剔的目光审视着选手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后台里,待场的选手们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化妆、排练。这里到处可见顶盔掼甲的专业扮相,随处可听到婉转悠扬的戏曲唱腔。孩子们精心的准备、精彩的演出,不但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展示了我市“戏曲进校园”工作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戏曲小花齐放大赛舞台
本次比赛分表演和戏曲知识问答两个环节,由专家评委现场打分,竞争十分激烈。京剧、黄梅戏、庐剧、徽剧等片断、唱段……各个剧种齐会舞台,争奇斗艳。合肥各县(市)区学校的学生以不同的唱腔、精准的念白、丰富的表情、多样的形式,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
孩子们不但表演精彩,对戏曲知识的掌握也十分扎实,“戏曲中的‘四功’是指哪些艺术手段?”“京剧中的梅派、尚派、荀派、程派,各擅长表演什么样的女性?”在知识抢答环节,这些问题都没有难倒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他们踊跃参与,积极回答,赢得满堂喝彩。
据介绍,本次比赛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由各县(市)区、开发区积极组织参加,共计选拔出54个优秀节目参赛。记者了解到,从各县(市)区、开发区初选开始,全市共有1000余所学校参与了活动,数万名学生亲身参与到比赛中来,最终参加决赛的学生达到近千人之多。
除了比赛规模庞大,同学们的戏曲水平也得到专家评委的好评。在比赛中担任评委的合肥市庐剧院院长段婷婷对孩子们的表现大加赞赏,她说:“从孩子们的整体表现来看,不论是声腔的准确度,还是在咬字、念白,以及身段表现、人物塑造方面,都比之前的比赛进步了很多,有些孩子的表现甚至可以用‘专业’二字来形容。”
市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人表示,比赛规模的扩大、选手水平的提高,都体现了我市“戏曲进校园”工作开展一年以来的丰硕成果。他说,从去年10月份启动我市“戏曲进校园”工作以来,各个学校都投入了很大力量普及戏曲知识,推广传统文化,让我市传统文化的传承土壤更加深厚,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更加旺盛。他还表示,在我市“戏曲进校园十个一”工程中,明确提出了要“开展一次校园戏曲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此次比赛的举办,不但是继续推动工作进展的举措,更是对各学校工作成果的一次检阅。
传统文化焕发全新活力
不少参赛学校的负责人都告诉记者,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戏曲知识在学生群体中得到普及,传统文化得到认同、接受和喜爱,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来自蜀山区潜山路学校的学生张之楷告诉记者,他是几个月前通过学校的课程开始接触传统戏曲的。以前,在张之楷的印象中,传统戏曲都是爷爷奶奶们才喜欢的。但经过学校老师的指导,他认识到传统戏曲中不但“有学问”,而且“很好看”。因此,他认真跟着老师学习,很快在同学中崭露头角,登上了此次比赛的舞台。
合肥师范附小三小为此次比赛带来的节目叫《传承》,节目共有26名同学参加演出,规模庞大、气势恢宏。该校校长李萍告诉记者,这个节目正体现了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传统文化在该校学生中得到传承与发扬的主题。她说,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向孩子们普及和推广戏曲知识,首先提高了戏曲常识在孩子和家长中的知晓率,为传统文化占领了阵地。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经过学习传统戏曲知识,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气质都得到了提升。另外,传统戏曲中不乏充满教育意义的典故、历史,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也经历了一次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该校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戏曲,更加喜爱传统文化。她还告诉记者,接下来该校还将开展“发现戏曲之美”的项目学习活动,将戏曲教学融入到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美德教育等不同的课堂中去,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文化自信扎根深厚土壤
巢湖市委宣传部文艺宣传科科长宋邦文告诉记者,此次比赛,巢湖市派出了人民路小学、槐林镇中心小学和柘皋镇中心小学三所学校参赛。但在此前的选拔过程中,巢湖市的各个学校均参与其中。通过广泛的选拔过程,他发现传统戏曲已经在巢湖市各学校深深扎根。他说:“在选拔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都与当地各社会演出团体开展合作,请演员走进学校,定期为孩子们授课。同时,各学校还主动走出去,让孩子们参与街道、乡镇开展的各种演出活动。”他说,通过这些举措,孩子们从接触、了解进而爱唱、爱演,对传统戏曲的感情也愈发深厚起来。现在,不少孩子都主动要求加入学校戏曲社团,渴望获得更多的戏曲知识,参与演出活动。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新德认为,孩子们对传统戏曲越来越喜爱的过程,正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自信力的建立。他说,要建立文化自信,首先就要让下一代知道我们有哪些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戏曲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越来越多的孩子知道了我们有戏曲这么一个“宝贝”,让他们一步步熟悉并且喜爱,这正是增加文化自信的一个必要手段。他说:“虽然不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专业戏曲演员,但可以通过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孩子知道戏曲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进而爱护、保护它,深植传统文化土壤,扩大传统文化的基础。”
·本报记者 朱震宇·
|